逢七不出门 逢八不回家是什么意思 出行忌讳的凶日

小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习俗与忌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是民间关于出行忌讳的一种说法。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数字的神秘解读,以及对于吉凶祸福的担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习俗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故事。

逢七不出门 逢八不回家是什么意思 出行忌讳的凶日

一、逢七不出门

“逢七不出门”是指每个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人们认为不宜出行。这个习俗源于古人对数字七的特殊看法。在古代,七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与死亡、疾病等消极事物相关联。据说,七是阴间的数字,每逢七的倍数,阴气就会加重,容易引发不测之事。

在这一天,古人会选择待在家中,避免外出。他们认为,出门可能会遇到不幸,甚至带回邪气。为了求得平安,人们会选择在逢七的日子里待在家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逢八不回家

与“逢七不出门”相对应的是“逢八不回家”。这个习俗指的是每个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人们认为不宜回家。在古代,八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与分离、离婚等消极事物相关联。古人认为,八是一个破碎的数字,容易导致家庭不和,甚至破裂。

在这一天,如果人们已经在外出,他们会尽量推迟回家的时间。如果实在无法推迟,他们也会选择在途中找个地方暂住一晚,避免在逢八的日子里回到家中,以免给家庭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三、出行忌讳的凶日

除了“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之外,民间还有许多关于出行忌讳的凶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凶日:

1. 逢九不出行:九被认为是阳间的极数,容易引发煞气。每逢九的倍数,人们也会避免出行。

2. 逢五不嫁娶:五被认为是阴间的极数,嫁娶之事容易受到影响,因此人们会选择避开五的倍数。

3. 逢三不搬家: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搬家容易引发不测之事。人们会选择避开三的倍数搬家。

四、习俗背后的故事

关于这些出行忌讳的习俗,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最著名的是关于“七七四十九天”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孟姜女的女子,她的丈夫范喜良在修筑长城时被饿死。孟姜女得知后,悲痛欲绝,哭倒了长城,终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她在丈夫的坟前守孝七七四十九天,感动了天地,最终昭雪了丈夫的冤屈。

这个故事使得七这个数字在民间变得更加神秘,人们开始相信,逢七的日子里,阴气加重,容易引发不幸。而八这个数字,则因为与分离、离婚等消极事物相关联,也被认为是凶日。

五、现代生活中的出行忌讳

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许多民间习俗逐渐被遗忘,但出行忌讳的习俗仍然在一些地方流传。人们在选择出行日期时,仍会考虑避开凶日,以求得平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出行忌讳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出行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这一民间习俗,是古人对数字的神秘解读和吉凶祸福的担忧。虽然现代社会中,这些习俗已经不再被严格遵守,但它们仍然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