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丁财旺

小编

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的老茶馆,每天清晨都会飘出阵阵茶香,三三两两的村民捧着粗瓷碗唠家常。张家的娃考上了县里的中学,李家的新媳妇刚添了对双胞胎,王老汉的杂货铺子最近扩建了门面——这些茶碗里荡漾的闲话,像极了枝头冒出的新芽,透着股子鲜活劲。

人兴业旺

青壮年不再像十年前那样扎堆往城里跑,镇上的玩具厂总招工横幅换成了"技术培训包教包会",连六十岁的赵阿婆都能在扶贫车间串珠花。小货车每日往返县城送货,带出去的不仅是手工编织篮,还有年轻人手机里不断跳动的电子订单。村委会门口的光荣榜每月更新,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谁家评为文明户,金粉写就的名字在阳光下亮堂堂的。

钱粮满仓

河滩边的撂荒地如今连成片,紫薯藤爬满坡地时像铺了层绒毯。粮站的老会计常念叨:"现在交公粮的卡车得排两里地。"家家院墙上钉着蓝色的合作社股权证,红砖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反着光,灶间飘出的饭菜香里总有肉味。最热闹还数年底分红那天,文化广场上点钞机的哗哗声能响到后半夜。

家和事顺

人丁财旺

祠堂重修时特意留出半面墙,现在贴满了各家孩子的奖状。谁家娶亲嫁女,全村人都去搭把手,宴席能从晒谷场摆到篮球场。连前年为争宅基地闹红脸的两户人家,今年合伙承包鱼塘后也冰释前嫌。傍晚的广场舞音乐声里,总混着老人们"三缺一"的吆喝和小贩收二维码到账的提示音。

夕阳西沉时,老茶馆屋檐下的红灯笼次第亮起。账房先生拨着算盘记账,突然发现算珠不够用了——就像这个村庄,连计算丰收的器具都得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