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供了观音会穷三年

小编

很多人家里都供着观音像,早晚焚香礼拜,心诚至极。可民间却流传着"供了观音会穷三年"的说法,这让人不禁疑惑——明明是最慈悲的菩萨,怎么反倒和穷困扯上了关系?

心念即是福田

供观音本为求平安,但若心里总惦记着"菩萨该给我什么",这供桌就成了交易台。香火越旺,贪念越重,反而把日子过拧巴了。就像总盯着秧苗看的农夫,苗没长高半寸,脚底下踩烂的庄稼倒有一片。真正的供养不在香烛高低,而在是否存了颗清净心。

慈悲不是买卖

有人初一十五供果品时想着"菩萨该保我发财",遇着穷困便怨"白烧了这些香"。这般盘算,早把慈悲当成了生意经。却不知菩萨眼里,金银与尘土本无分别,执着得失的人,捧着金碗也要嫌沉。穷三年未必是惩罚,或许是让人看清:真正的富足不在钱袋深浅。

执着反成枷锁

为什么说供了观音会穷三年

见过有人清晨供净水,生怕洒了半滴;摆供果要数单数,放歪了都要心惊。这般战战兢兢,倒把自在供成了负担。穷困有时是菩萨的当头棒喝——供的是像,修的是心,若被形式捆住手脚,不如砸了那尊泥塑。

舍得方见月明

老话说"穷不过三载",恰似竹笋憋足劲破土前的黑暗。供观音的真谛,原是要学她舍尽珍宝救苦救难的气度。越计较得失,越像守财奴攥着最后铜板。真放下了,反能看见月光洒在空碗里,比满盘银钱更亮堂。

贫穷或是修行

三年清贫,或许正是菩萨给的机缘。少了酒肉应酬,方知粗茶淡饭真滋味;断了投机心思,才懂脚踏实地是坦途。就像暴雨冲过的山路,泥泞散尽时,露出底下青石般的本心。

供桌上那尊像,从来不会让人穷富。但若借着香火看自己,或许能照见:困住人的从来不是菩萨,是心里那本算不清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