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腊月三十

小编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时,奶奶总念叨:"今年又是腊月二十九过年哩。"我望着日历上消失的"三十"那个数字,像捉迷藏时突然失踪的玩伴。

为什么没有腊月三十

月亮在捣鬼

原来农历月份是跟着月亮圆缺走的。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大约29天半,这就尴尬了——半天不能掰成两半用,聪明的古人干脆让月份轮流当"小月"(29天)和"大月"(30天)。腊月常抽中小月签,二十九就成了除夕夜。就像小朋友分糖果,最后一颗总不能切成两半,干脆少分一颗更公平。

闰月来帮忙

有年春节特别晚,隔壁王大爷说这是"闰了个四月"。就像书包太小装不下所有课本,农历每年比阳历少11天,三年能攒出个把月。这时候塞个"闰月"进去,节气就不会乱套。但闰月像临时加的抽屉,并不影响原本月份大小,腊月该缺三十还是缺。

老祖宗的智慧

古代农民看着月亮播种收割,比看太阳方便多了。虽然阴历月份会"缩水",但配上二十四节气,既知道初一月亮弯,又清楚清明该种田。就像现在人既用阳历上班,又按农历过节,两个日历在厨房墙上并肩挂着,谁也不耽误谁。

记得去年腊月,邻居李婶蒸年糕时说:"二十九和三十没啥两样,灶王爷该上天照样上天。"日历上的数字会捉迷藏,但团圆的热闹从不会缺席。就像月亮偷偷吃掉三十那天,反倒让我们更珍惜二十八就备好的腊肠,和二十九清早就贴好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