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嫩绿的枝叶洒在地上,微风拂过脸颊,带来一丝暖意。农历三月十四,正是草木葱茏、万物复苏的好时节。街边的樱花开了又落,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舞,像一场温柔的雪。老人们坐在树下唠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香混合的气息。这样的日子,总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想多看一眼这平凡却动人的光景。
记忆里的味道
每到这个时节,老家灶台上总会飘出艾草的清香。母亲早早采来新鲜的艾叶,和糯米粉揉成团,包上芝麻馅儿,蒸出一笼青团。咬一口,软糯中带着微苦的草香,甜馅儿悄悄化在舌尖。邻居婶婶们也会互相赠送自家做的青团,谁家手艺好,谁家馅料足,成了巷子里的热门话题。如今超市里随时能买到青团,但机器做的总少了那份手心的温度。
田间地头忙
农谚说"三月种瓜得瓜,四月种豆得豆",这时候的田野最是热闹。父亲总赶在清明前翻完最后一块地,弯腰插秧的身影倒映在水田里,惊起几只偷吃虫子的白鹭。隔壁王叔家的小孙子跟在拖拉机后头跑,裤脚沾满泥点子也不在乎。傍晚收工时,常见到扛着锄头的人们站在田埂上闲聊,笑声惊飞了竹林里的麻雀。
屋檐下的约定
村里有个老习俗,三月十四这天要修缮房屋。张家大哥踩着梯子补瓦片,李家媳妇拿着长竹竿清理屋檐下的蜘蛛网。孩子们帮着递工具,趁机偷吃供在灶王爷前的糖果。去年被台风掀掉的茅草顶,今年换上了红砖青瓦。老人们说,屋子和人一样,收拾利落了才能接住好运气。
星空与心事
夜里降温时,隔壁阿婆总会念叨"三月天孩儿面"。但晴朗的夜晚,银河格外清晰。小时候常躺在晒谷场的草垛上数星星,现在城市里难得见到几颗。偶然抬头,发现月亮已经圆了大半,才想起再过两天就是望日。手机日历跳出来提醒"明日会议",突然有点怀念那个听着蛙鸣就能入睡的时节。
窗台上的多肉植物不知何时冒出了新芽,嫩生生的像婴儿的手指。楼下传来收废品的吆喝声,夹杂着电动车的喇叭响。这个农历三月十四,终究和记忆里的不太一样了。但春风依旧会吹绿柳条,燕子依然认得回家的路,而我们的日子,就在这些细碎的变化里悄悄向前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