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踢球,突然有人问:"C男孩子到底算不算男孩子呢?"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噗通一声掉进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里。
当然是男孩子
无论前面加的是字母还是符号,"男孩子"三个字就像刻着小树苗年轮的树干,明明白白记录着成长的痕迹。就像穿蓝色卫衣还是戴橙色帽子,外在的装饰不会改变一个人的本质。小明的同桌阿强总爱在作业本上画火箭,虽然老师叫他"火箭小子",但他依然是全班掰手腕最厉害的男孩子。
称呼只是外衣
村里老人常说:"给小狗戴金链子,它还是看家护院的能手。"我们在名字前加的字母,就像给彩虹添新颜色——看起来特别,但彩虹还是那道跨过天空的桥。记得学校文艺汇演时,演王子的同学戏服上别着"B组小张"的胸牌,可当他单膝跪地递出玫瑰时,台下所有人都相信他就是童话里的王子。
真心才是答案
篮球场边总挂着"女子组""男子组"的牌子,但真正决定比赛胜负的,是球员们手心里热乎乎的汗水。去年校运会上,梳着短发的女生小鹿报名参加了男子组跳远,当她像小羚羊般跃过沙坑时,计分板上亮起的只有成绩,没有性别。就像妈妈说的:"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叫你,而是你心里住着怎样的自己。"
夕阳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足球在草地上滚出悠远的轨迹。或许很多年后,当小明想起这个下午的问题,他会笑着摇摇头——就像区分晨露和雨水,虽然看起来不同,但都是滋润大地的礼物。而那些缀在称呼前的小小字母,不过是成长路上有趣的装饰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