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哪个朝代?有什么说法?

小编

中秋节,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团聚赏月、吃月饼。但你知道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背后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朝代和说法,历来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起源朝代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最普遍的说法是它始于周朝。周朝时期,人们有“祭月”的习俗,尤其是在秋分这一天,帝王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拜月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了唐朝,中秋节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百姓的节日。而宋朝时,中秋节已经非常盛行,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也基本定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秋报”有关。古代农业社会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为了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会在八月十五这天举行庆祝活动。这种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神话传说

提到中秋节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绝对是最有名的。相传远古时期有十个太阳炙烤大地,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百姓。后来他得到了一颗长生不老药,却被妻子嫦娥误食。嫦娥飞上月亮成了神仙,从此与后羿天各一方。人们为了纪念嫦娥的美丽和孤独,便在八月十五这天祭拜月亮。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吴刚伐桂的故事。吴刚因为犯了天条被罚在月亮上砍一棵永远砍不倒的桂树。每年八月十五这天,人们都能看到他在月亮上辛勤劳作的身影。

民俗演变

中秋节起源于哪个朝代?有什么说法?

从最初的祭月到后来的赏月、吃月饼、玩花灯,中秋节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起来。唐朝时文人墨客喜欢在中秋夜吟诗作对;宋朝时普通百姓也开始参与其中;明清时期更是热闹非凡。

月饼的出现也有故事可讲。据说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时曾用月饼传递密信约定起义时间后来起义成功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就把吃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习俗之一。

现代意义

如今的中秋节早已不仅仅是传统节日那么简单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抬头看看那轮明月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牵挂。

虽然关于中秋节起源的具体朝代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中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寄托每当中秋之夜无论老少都会不约而同地抬头望月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或许就是中秋节最动人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