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到,湖北的大街小巷就飘起了粽叶的清香,老人们忙着挂艾草,孩子们手腕上缠着五彩丝线,江边的龙舟鼓点震得人心头发烫……这片楚文化发源地,藏着许多独特的端午味道。
吃粽子有讲究
湖北人包粽子就像打擂台——咸甜党各有绝活。咸党最爱腊肉蛋黄粽,肥瘦相间的腊肉裹着流油的咸蛋黄,咬一口满嘴咸香;甜党则钟情豆沙粽,红豆煮得沙沙的,掺着桂花蜜的甜香。荆州人还爱往粽子里塞整颗蒜头,说是能驱邪解毒。最特别的是黄石港饼粽,用当地特产港饼代替糯米,甜酥酥的像点心。
门前挂"三剑客"
"五月五,挂艾虎",湖北人家家户户都在门楣插上艾草、菖蒲和蒜头,老人们管这叫"端午三剑客"。艾草扎成小把倒挂着,菖蒲叶子像宝剑,蒜头则串成"独头蒜项链"。武汉汉正街的老商户还会挂钟馗像,红脸虬髯的画像配上艾草,说是连蚊子都不敢进门。
龙舟竞渡拼命
湖北水系发达,龙舟赛自然热闹非凡。宜昌秭归的龙舟赛能连划三天,船头站着穿楚服的鼓手,船尾有人扮屈原吟唱《离骚》。最刺激的是抢鸭子环节,组织者往江里扔活鸭,几十条船追着鸭子疯抢,岸上笑声能掀翻屋顶。东湖的夜龙舟更是一绝,船上挂满彩灯,划起来像条发光的水龙。
娃娃变身彩蛋
小孩这天简直成了移动的工艺品。手腕脚踝缠五色丝线叫"长命缕",胸前挂着装满香料的布老虎,额头上还用雄黄酒画"王"字。鄂西土家族会给娃娃穿虎头鞋,鞋尖翘着毛茸茸的虎耳朵。最有趣的是"躲午"习俗,大中午要把孩子藏屋里,说是能避开"午时瘟"。
草药浴洗百病
"洗了端午澡,一年不长疮",这天湖北人必用艾草、佩兰等草药煮水洗澡。药铺早早就配好"端午沐浴包",主妇们蹲在澡盆边给孩子擦洗,连耳朵后面都要抹到。神农架一带还会往澡盆里扔,孩子边洗边捞,说是"洗财运"。
如今这些习俗有的简化了,但老武汉人仍坚持"过端午要过全套":清早用露水擦眼,中午吃"五黄宴"(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雄黄酒),傍晚还要带着孩子去江边"送瘟神"。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古老传统,就像长江水一样,在湖北人的日子里流淌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