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洒在圣女家乡的青山上,橘红色的光晕染红了整片天空,微风拂过麦田,掀起层层金浪。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童嬉笑着追逐蝴蝶,远处传来悠扬的牧笛声——在这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上,一场跨越信仰与世俗的婚礼正悄然酝酿。
缘起
圣女自幼在这片村庄长大,她的眼睛像山涧清泉般透亮,村里人都说她是"菩萨转世"。而圣人则是游历四方的智者,当他第一次路过这片土地时,就被圣女分给饥民的半块馍馍打动。那天暴雨突至,圣人站在漏雨的屋檐下,看着圣女用陶盆接雨水浇灌濒死的野花,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神性在人间"。
相知
圣人总在清晨帮圣女拾柴火,柴捆上总插着新摘的野蔷薇;圣女会在圣人讲学时,默默为他拭去额头的汗珠。村里人起初议论纷纷:"圣女怎能动凡心?"直到某个雪夜,人们看见圣人背着生病的孤老求医,圣女提着灯笼在前引路,积雪上两行并行的脚印,让所有闲话都化作了祝福。
婚俗
婚礼当天没有繁文缛节。新娘用野菊编成花冠,新郎以麦秆结成指环。他们在晒谷场上摆开长桌,请全村人吃自家酿的米酒。最年长的阿婆颤巍巍取出珍藏六十年的红绸,撕成布条系在新人手腕上:"这绸子啊,系过你太奶奶的嫁衣..."
誓言
当圣人握住圣女生着薄茧的手时,他说:"我不求同登仙界,只愿与你共守这烟火人间。"圣女把一粒麦种放在他掌心:"那我们就在土里扎根,长成两棵挨着的稻子。"晒场边的稻草人突然倒下,孩子们哄笑着去扶,所有人都没看见圣人眼角闪过的泪光。
新生
婚后第三年,他们的茅屋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圣人教孩子们认字用的炭笔,是圣女用柳枝烧制的;圣女接生时念的安神曲,调子来自圣人幼时故乡的童谣。某个春晨,村民发现夫妻俩在荒坡种下百棵梨树——后来那里被称作"同心坡",开白花时像落满了雪。
暮色再次降临村庄时,当年的牧童已变成吹笛的老人。他总爱指着炊烟升起的地方说:"瞧见没?神仙眷侣啊,就是一起熬粥都能熬出桂花香。"晚风送来谁家炒菜的声响,恍惚间还夹杂着当年的笑语——原来至圣至纯的幸福,从来都藏在最平凡的柴米油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