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我站在四楼的窗前伸了个懒腰——不高不低的楼层,像被轻轻托在城市半空的鸟巢,既离地不远,又能看见树梢摇晃的弧度。这就是我住了三年的四楼生活,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
采光刚刚好
四楼最让我心动的是光线。一楼二楼总被绿化带挡着光,再高的楼层又得拉紧窗帘防晒。而四楼的阳光像会挑时间,早晨温柔地唤醒你,下午西晒时刚好被对面楼宇遮住大半。记得有次朋友来家里,一进门就惊呼:"你们家怎么连阴天都这么亮堂?"其实不过是窗外那排银杏树把散射光滤成了柔和的纱。
爬楼不费劲
电梯坏了的日子,四层楼梯就像量身定制的运动量。拎着两袋菜上楼会微微喘气,但绝不至于腿软。有次看见六楼的邻居提着行李箱爬楼,额头上的汗珠亮晶晶的,突然觉得自家门牌号真可爱。不过快递小哥最懂——他们总把"放四楼快递柜"说得特别干脆,仿佛这是个心照不宣的黄金楼层。
噪音少很多
比起楼下邻居三天两头抱怨的汽车喇叭声,四楼听到的更多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响。广场舞音乐传上来时已经变成模糊的节奏,连装修电钻声都像隔了层棉花。最妙的是能听见楼下的生活气息却不被打扰:孩子们放学回家的笑闹、一楼阿姨浇花的水声,都成了温暖的白噪音。
视野有惊喜
不用像住高层那样俯瞰蚂蚁似的车流,四楼的视角反而藏着更多细节。能看清对面阳台晾晒的碎花床单随风摆动,能发现三楼露台上新添的多肉盆栽。去年冬天,我甚至通过窗口看见隔壁栋的橘猫每天准时在空调外机上晒太阳,毛茸茸的尾巴垂下来晃啊晃,成了我的私人天气预报。
蚊虫少一半
朋友住二楼天天和蚊子斗智斗勇,我家却连纱窗都很少关严实。有次物业来检查说:"四楼是蚊子的分水岭,再往上连蟑螂都懒得上爬。"虽然夸张了些,但确实很少见到"小强"家族来做客。不过飘柳絮的季节要当心,那些白色绒毛总能精准找到四楼这个悬浮停车场。
住久了才发现,四楼就像白粥配的酱菜,平淡里藏着妥帖。它够得着地气,又避开了最纷扰的尘嚣;看得见风景,又不至于悬空着没有安全感。每次下班回来,抬头看见四楼窗台那盆绿萝垂下来的藤蔓,就知道——这个高度,刚刚好是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