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乍动,万物复苏,惊蛰时节的大地仿佛被谁轻轻推醒,泥土里钻出嫩芽,树枝上冒出花苞,连空气都带着湿润的生机。这时候,人们常会问:春分
没错,惊蛰过后的节气正是春分。它像一位温柔的调解员,把白天和黑夜拉成一样长,从此阳光越来越慷慨,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敞亮。
春分最有趣的就是"竖蛋"习俗。老人们说这天鸡蛋特别容易立起来,其实啊,是因为昼夜平衡时地球磁场稳定,加上鸡蛋表面有细微凹凸,耐心点总能成功。孩子们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尝试,成了春天里的一幅活泼画面。
田间地头这时节热闹得很。农民们忙着给返青的麦苗追肥,江南的油菜花已经染黄了整片田野,像打翻了的阳光。北方人开始种早玉米,"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谚语,说的就是这时候农活耽误不得。
餐桌上也跟着换季。香椿芽嫩得能掐出水,和鸡蛋一炒满屋清香;荠菜馅的春卷咬下去咔嚓作响,仿佛把春天的声音也吃进了肚子里。南方人煮"春汤",用野苋菜和鱼片滚出乳白的汤汁,说是能清肝明目。
春分还藏着个小秘密——它不仅是节气,还是波斯新年诺鲁孜节的起源。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人们,早把这平分春色的智慧传到了远方。现在伊朗、土耳其等地依然会在春分这天庆祝新年,摆上七种以字母"S"开头的食物,和中国人的春菜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平分昼夜的节气,就像大自然给我们的提醒:生活需要平衡,劳作与休憩、耕耘与收获,都该像春分的阳光般不偏不倚。当风筝飞上湛蓝的天空,当柳条拂过解冻的河水,谁都能感受到,春天真的稳稳当当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