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最圆最亮的那一天,就是咱们中国人常说的"八月节"。这个日子啊,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月饼、水果,老老少少聚在院子里赏月,空气里飘着桂花香,孩子们提着灯笼跑来跑去,热闹得跟过年似的。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节日在各地还有不少有趣的别称呢!
八月节是哪天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八月节的正日子。这个时间特别巧,正好赶在秋季的正中间,所以古人管它叫"中秋"。这时候庄稼都收完了,天气不冷不热,月亮又圆得像银盘似的,最适合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饭。记得小时候奶奶总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八月节肯定要赶在十五这天过,因为这天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连上面的桂花树影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别称知多少
这八月节啊,在咱们国家各地叫法可多了去啦!最文雅的叫法是"仲秋节",听着就像从古书里走出来的名字。在南方有些地方叫"月亮节",多直白啊;北方有些老辈人还叫它"团圆节",听着就暖心。最有趣的是福建那边,管它叫"月娘节",把月亮当成温柔的女神来拜。我姥姥那辈人还悄悄说过"兔儿爷节"呢,说是月亮里住着捣药的玉兔,小孩听了都瞪圆了眼睛。
要说这些别称里头,最有意思的还数"果子节"。原来古时候没现在这么多花式月饼,家家户户就把刚摘的梨、枣、葡萄什么的摆满一桌子,对着月亮祭拜。现在你去农村,还能看见有些老人坚持这样过节呢。我二姑嫁到苏州那边,他们说八月节叫"八月半",听着特别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记得有年去西安出差,正赶上八月节,夜市上挂的灯笼写着"秋夕"俩字。当地人说这是从唐朝传下来的叫法,听着就古色古香的。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韩国现在也这么叫,估计是古代传过去的。要说最接地气的,还得数我们老家山西的叫法——"八月十五",干脆利落,连"节"字都省了。
现在城里人过节花样多了,又是冰淇淋月饼又是星空投影灯的。但不管怎么变,八月节那份团圆的热乎劲儿从来没变过。去年邻居李阿姨还创新了个叫法,管它叫"视频节"——因为她儿子在国外,每年这天都得开着视频一起吃月饼。您说,这新时代的别称,是不是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