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来历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原因

小编

在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故事。自古以来,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吃月饼、赏月、团圆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八月十五的来历和吃月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探寻其中的奥秘。

八月十五的来历

1. 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得草木焦枯,庄稼不收。为了拯救人间,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照耀大地。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防止别人抢夺后羿的仙药,吞下了全部的仙药,飞升到了月宫。从此,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都会仰望那轮皎洁的月亮,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之情。

2. 传说之二: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宫中有一棵桂花树,每年八月十五,桂花盛开,香飘万里。这棵桂花树却有一个守护者,名叫吴刚。他因为犯了天条,被贬到月宫,日复一日地伐桂。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都会为吴刚祈祷,希望他早日完成伐桂的任务。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原因

1. 团圆之意

月饼,寓意着团圆。在古代,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日子。吃月饼,象征着家人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月饼的形状圆润,寓意着月圆人团圆,美满幸福。

2. 赏月之需

中秋节,赏月是必不可少的习俗。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自然也成为了赏月时的佳品。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感受着团圆的喜悦。

八月十五的来历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原因

3. 传承文化

吃月饼,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月饼的制作技艺、口味、造型等方面,都体现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审美观念。八月十五吃月饼,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4. 历史习俗

在古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唐宋时期。据史料记载,当时,人们在中秋节时会制作一种叫做“团圆饼”的食品,寓意着家人团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食品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月饼。

月饼的种类与制作

1. 月饼的种类

月饼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滇式月饼等。每种月饼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

2. 月饼的制作

月饼的制作过程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和面、醒面、擀皮、包馅、成形、烘烤等。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选用优质的面粉、馅料等原料,才能制作出口感好、味道佳的月饼。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吃月饼的原因,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月圆之夜,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习俗,感受团圆的美好,品味月饼的美味,享受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