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十月别称有哪些 别称是怎么来的

小编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历十月,这个收获的季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别称。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季节的感悟,也承载着深厚的民俗风情。

农历十月的别称

农历十月,又称“孟冬”、“仲冬”、“小雪月”、“霜降月”、“立冬月”、“雪月”、“冬月”、“腊月”等。

别称的由来

1. 孟冬

“孟冬”意为“头冬”,即一年的第一个冬季。古人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分为上、中、下三旬,孟冬即指上旬的冬季。由于农历十月是冬季的开始,因此得名“孟冬”。

2. 仲冬

“仲冬”意为“中间的冬季”,相对于孟冬而言,仲冬指的是农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这三个冬季月份。古人认为,冬季是一个漫长的季节,因此将冬季分为三个阶段,仲冬即为中间阶段。

3. 小雪月

“小雪月”因农历十月十五日为小雪节气而得名。小雪节气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雪量开始增多。古人根据节气变化,将农历十月称为“小雪月”。

4. 霜降月

“霜降月”因农历十月二十三日为霜降节气而得名。霜降节气标志着天气转冷,霜冻开始出现。古人根据节气变化,将农历十月称为“霜降月”。

5. 立冬月

“立冬月”因农历十月二十三日为立冬节气而得名。立冬节气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始,天气转冷。古人根据节气变化,将农历十月称为“立冬月”。

阴历十月别称有哪些 别称是怎么来的

6. 雪月

“雪月”因农历十月天气寒冷,常有降雪而得名。古人认为,农历十月是冬季的开始,雪量逐渐增多,因此将农历十月称为“雪月”。

7. 冬月

“冬月”即冬季的月份,古人将农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统称为“冬月”。冬月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农作物收割完毕,人们开始准备过冬。

8. 腊月

“腊月”因农历十月为腊祭之月而得名。腊祭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古人认为农历十月是丰收的季节,为了感谢神灵的庇佑,举行腊祭活动。农历十月被称为“腊月”。

农历十月的民俗风情

农历十月,除了拥有丰富的别称,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以下列举几种:

1. 立冬时节,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意味着立冬时节要好好进补,为冬季储备能量。

2. 农历十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人们赏月、吃月饼、团圆欢聚,共度佳节。

3. 农历十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霜降节气,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吐皮”的说法,意味着霜降时节要吃柿子,寓意健康长寿。

4. 农历十月,是我国传统的腊月,民间有“腊月二十四,扫尘祭灶”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打扫房屋,祭祀灶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农历十月这个收获的季节,以其丰富的别称和深厚的民俗风情,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