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福建省莆田市的清明节风俗尤为独特,既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又传递着一份深厚的传承。
历史渊源
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据史书记载,清明节起源于周代的寒食节,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清明节。莆田的清明节风俗,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历经千年的传承,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扫墓祭祖。莆田人认为,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祭奠英灵的日子。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前往祖坟,为祖先扫墓、祭拜。扫墓时,人们会携带鲜花、纸钱、水果、食物等祭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踏青赏花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莆田的踏青活动别具一格,人们会选择到郊外、公园、山野等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在莆田,有一种名为“清明花”的植物,花开时节,香气袭人,成为踏青赏花的一大亮点。
制作青团
青团是莆田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青团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青草,经过捣碎、揉捏、包馅等工序制作而成。青团的馅料多种多样,有豆沙、芝麻、花生等,口感软糯,清香可口。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莆田,人们会在清明节期间,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如燕子、蝴蝶、龙等,放飞到蓝天白云之间。放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植树造林
清明节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莆田人认为,植树造林可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在这一天,人们会纷纷拿起铁锹,为大地增添一抹绿色。

吟诗作赋
清明节,文人墨客纷纷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春天的赞美。莆田的清明节诗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参加,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莆田的清明节风俗也在不断创新。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人们逐渐融入了新的元素,如网络祭祖、绿色祭祀等,使清明节更加丰富多彩。
莆田的清明节风俗,既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传承。在这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共同缅怀先人,传承文化,祈愿美好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将这份独特的风俗传承下去,让清明节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