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杜甫《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赏析:写腊日暖意初现、春意萌动的景象,体现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锐观察。
2.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赏析:腊月微风已带春意,诗人闲步村野,描绘出冬春交替的宁静画面。
3.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赏析:以腊月草根为喻,暗含人生际遇的苍凉,风格冷峻奇崛。
4. 宋·王安石《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月再游》
"腊月江寒春未生,扁舟日日弄晴明。"
赏析:虽写腊月江寒,却隐含对春的期待,体现诗人豁达心境。
5. 晋·陶渊明《蜡日》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赏析:蜡日(腊日别称)风雪中已见梅柳生机,暗喻岁末新始。
6.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虽未直接写腊月,但雪花意象常与腊月关联)
赏析:以雪花喻高洁品格,适合腊月清冷氛围。
7. 民间谚语(非诗词但广为流传)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赏析:生动形象地刻画腊月极寒,充满生活气息。
8. 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腊日射杀千年狐,战罢归来犹未暮。"
赏析:边塞诗中的腊月,突出征战环境的严酷与豪情。
小知识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古称"蜡月""嘉平月",因年末祭祀(腊祭)得名。诗词中常见意象包括:
雪/冰(如"雪似盐""冻全消")
岁末感怀(如"岁暮阴阳催短景"——杜甫《阁夜》)
春的萌动(如"漏泄春光有柳条")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主题(如思乡、边塞、田园等),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