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孤独症)的核心表现包括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以下是具体识别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早期典型表现(1岁前即可观察到)
社交障碍
不看或少看:回避眼神对视,甚至对父母的呼唤无反应。
不应或少应:对他人叫喊无回应,缺乏社交互动(如不会用手指指物表达需求)。
不分享:不会主动分享兴趣或情感(如不会指向有趣的事物让他人看)。
沟通障碍
语言发育延迟:1岁后仍不会用“叫爸妈”,或已掌握的词汇丧失(语言倒退)。
言语刻板:重复无意义的语言(如模仿电视广告词),或说话语调异常。
刻板重复行为
重复动作:拍手、转圈、摇晃身体、斜眼看人等。
兴趣狭窄:只对少数物品(如车轮、瓶盖)感兴趣,且玩法单一。
抗拒改变:对环境变化敏感,如家具位置变动会哭闹。
二、不同年龄段的警示信号
婴儿期(0-1岁)
缺乏社交微笑(6个月不会对逗笑有反应)。
不会用拇指食指捏取物品,或不会用肢体动作表达需求(如不会伸手要抱)。
幼儿期(1-3岁)
不会用“我”“你”等代词,或语言逻辑混乱(如“吃饭饭”代替“我要吃饭”)。
不参与假装游戏(如不会用玩具杯子“喝水”)。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误判:
内向、语言发育稍晚≠自闭症,需结合社交互动综合判断。
部分自闭症儿童可能伴随智力、感知觉异常,但并非所有患儿都有智力障碍。
2. 及时就医:
若发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精神科就诊,由专业医生通过临床观察、评估量表(如ADOS)确诊。
切勿自行“贴标签”,延误干预时机。
四、干预建议
黄金期:6岁前是康复训练的关键期,可通过行为干预(如ABA疗法)、语言训练、社交技能培养改善症状。
家庭支持:多陪伴、多互动,用简单指令和重复练习帮助孩子学习技能。
提示:自闭症诊断需由专业医生完成,若怀疑孩子有相关表现,建议尽早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