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是什么意思 多少岁 孩提的来源典故

小编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孩提,这个充满童真与稚气的词汇,承载着人们对于纯真岁月的回忆与向往。孩提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又是在多少岁之间?它的来源典故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个充满童趣的词汇背后的故事。

孩提的定义与年龄界定

“孩提”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小雅·车舝》一篇:“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嗟乎!吾子之车,何其载载!”这里的“孩提”,指的是小孩子。孩提究竟指的是多少岁呢?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寿命相对较短,因此对于年龄的划分较为模糊。据《说文解字》记载,孩提指的是三岁至七岁的儿童。而《礼记·内则》中则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二十而嫁”的说法,可见古代对于成年年龄的界定相对明确。对于孩提这一年龄段,由于缺乏具体的文献记载,我们只能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测。

孩提的来源典故

1. 《诗经》中的孩提

孩提是什么意思 多少岁 孩提的来源典故

如前文所述,《诗经》中的《小雅·车舝》是关于孩提的最早记载。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因为思念丈夫而痛苦不已,其中“孩提”一词,正是用来形容女子心中所想的那个可爱的孩子。由此可见,《诗经》中的孩提,已经具有了纯真、可爱的意味。

2. 《论语》中的孩提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曾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志于学”指的是孩提时期,即十五岁之前。可见,在儒家思想中,孩提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

3. 《左传》中的孩提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其中也有关于孩提的记载。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记载:“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里的“少也贱”,指的是孔子在孩提时期的贫贱生活。由此可见,《左传》中的孩提,更多地体现了古代儿童的生活状态。

孩提的意义与价值

1. 纯真无邪的象征

孩提时期,人们还未受到世俗的熏陶,内心充满童真与稚气。这个时期的儿童,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孩提成为了纯真无邪的象征。

2. 人生的启蒙阶段

孩提时期,人们开始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如古人所说:“三岁看老”,孩提时期的教育,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3. 传承文化的载体

在孩提时期,人们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音乐等。这些传统文化在孩提时期得到传承,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孩提是一个充满童趣的词汇,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纯真岁月的回忆与向往。在这个年龄段,人们学习知识、培养品德、传承文化,为人生的道路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珍惜孩提时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