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双方协商一致
1. 依据
在我国,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如果未成年子女要改变姓氏,父母双方应当协商一致。这是因为姓氏涉及到家庭身份关系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父母共同决定。例如,孩子原本随父姓,父母双方经过慎重考虑,都同意让孩子改随母姓,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进行改姓操作的。
二、特殊情况
1. 父母一方死亡或下落不明
如果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可以申请为孩子改姓。例如,孩子父亲去世后,母亲作为监护人,基于家庭实际情况等因素考虑,希望孩子改随自己的姓氏,在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下是可以申请的。
当父母一方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通常为两年以上,需通过法定程序宣告失踪等情况),另一方也可以为孩子改姓。不过这一过程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法院宣告失踪的判决书等,以证明改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收养关系成立
当孩子被他人合法收养后,养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更改姓氏。因为收养关系一旦成立,在法律上就形成了新的父母子女关系。例如,孩子被一对夫妇收养后,养父母可以将孩子改随自己的姓氏,这有助于孩子融入新的家庭关系,从法律和社会关系上确立新的身份标识。
3. 其他正当理由
在某些特殊的文化、宗教或社会背景下,可能存在一些被视为正当的理由。但这种情况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并且要符合公序良俗原则。例如,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有独特的姓氏传承习俗,如果孩子的姓氏变更符合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可后可以进行改姓。但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解释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改姓必须由监护人提出申请,并且要到户籍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