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这个每年都会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其名字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台风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呢?又是按照什么规定来确定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台风起名字的由来及其规定。
台风名字的由来
1. 历史渊源
台风,古称“飓风”,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在古代,人们认为台风是神灵降下的惩罚,因此对台风充满了恐惧和敬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台风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尝试给台风起名字,以便更好地记录和传递信息。
2. 国际命名
在20世纪50年代,台风的命名开始走向国际化。当时,台风的命名主要依据台风发生的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例如,1950年的台风被称为“台风1号”,1951年的台风被称为“台风2号”,以此类推。这种命名方式虽然简洁明了,但缺乏文化内涵。
3. 文化传承
为了使台风命名更具文化内涵,各国开始采用具有本国特色的台风命名方式。例如,日本采用汉字命名,菲律宾采用人名命名,而我国则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称。
台风名字的规定
1. 国际台风委员会
台风命名权由国际台风委员会(Typhoon Committee)负责。该委员会成立于1949年,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组成。我国于1971年加入该委员会。
2. 命名规则
(1)每个成员国负责提供10个台风名字,共140个台风名字循环使用。
(2)台风名字由一个或两个汉字组成,要求易于发音、记忆,且具有文化内涵。
(3)台风名字不得与气象灾害、政治事件、宗教信仰等敏感词汇相关。
(4)台风命名应遵循地理顺序,即从东向西、从南向北依次命名。
3. 更名规定
(1)若台风造成严重灾害,可由各国提出更名申请。
(2)更名申请需经国际台风委员会审议通过。
(3)更名后的台风名字需在下一个台风季节开始使用。
我国台风命名规则
1. 地域特色
我国台风命名规则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例如,台风“海燕”取自我国南海地区,台风“苏迪罗”取自我国台湾地区。
2. 文化内涵
我国台风命名注重文化内涵。例如,台风“山竹”取自《山海经》中的神兽,台风“玛莉亚”取自我国古代神话人物。
3. 易于记忆
我国台风命名力求易于记忆。例如,台风“利奇马”取自我国古代神话人物,寓意着吉祥如意。
台风命名的历史变迁
1. 1949年以前:台风命名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
2. 1950年-1970年:台风命名开始走向国际化,但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为主。
3. 1971年至今:各国开始采用具有本国特色的台风命名方式,并遵循国际台风委员会的规定。
台风命名的作用
1. 提高公众对台风的关注度
通过给台风起一个易于记忆的名字,可以提高公众对台风的关注度,从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 方便信息传递
台风命名有助于快速、准确地传递台风信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 传承文化
台风命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台风命名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台风命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众,为人类社会的防灾减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