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会计核算中,偏印与坐支是两个常见的会计处理方式。它们在会计核算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将从偏印与坐支的定义、关联、区别、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会计处理方式。
偏印的定义及特点
1. 定义
偏印,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某些业务进行选择性记账,即只对部分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对其他业务则不做会计处理。偏印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业务发生时间较长,会计期间无法准确划分的长期业务;
(2)业务涉及多个会计科目,难以单独核算的业务;
(3)业务发生金额较小,对财务报表影响不大的业务。
2. 特点
(1)选择性记账:偏印只对部分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他业务不做处理;
(2)灵活性:偏印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调整;
(3)简便性:偏印可以简化会计核算过程。
坐支的定义及特点
1. 定义
坐支,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某些业务进行直接支付,即不通过银行转账,而是直接将现金支付给收款人。坐支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业务发生频率较高,需要频繁支付现金的业务;
(2)收款人无法提供银行账户,只能接受现金支付的业务;
(3)业务发生金额较小,对财务报表影响不大的业务。
2. 特点
(1)直接支付:坐支不通过银行转账,直接将现金支付给收款人;
(2)简便性:坐支可以简化支付流程;
(3)风险性:坐支存在现金管理风险。
偏印与坐支的关系
1. 关联
(1)业务性质:偏印和坐支在业务性质上存在相似之处,即都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过程和支付流程;
(2)适用范围:偏印和坐支在适用范围上存在重叠,如业务发生金额较小、对财务报表影响不大的业务。
2. 区别
(1)会计处理方式:偏印是选择性记账,坐支是直接支付;
(2)会计科目:偏印可能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而坐支一般只涉及现金科目;
(3)风险:偏印风险较小,坐支存在现金管理风险。
偏印与坐支的应用
1. 偏印的应用
(1)简化会计核算过程:对于长期业务、涉及多个会计科目的业务,采用偏印可以简化会计核算过程;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选择性记账,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 坐支的应用
(1)简化支付流程:对于业务发生频率较高、收款人无法提供银行账户的业务,采用坐支可以简化支付流程;
(2)降低现金管理风险:对于业务发生金额较小、对财务报表影响不大的业务,采用坐支可以降低现金管理风险。
偏印与坐支是两种常见的会计处理方式,它们在会计核算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金额大小、风险等因素,合理运用偏印和坐支,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财务信息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