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在民间,关于冬至的童谣、儿歌、谚语和诗词数不胜数,它们既反映了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童谣篇
1. 冬至到,饺子香
童谣:“冬至到,饺子香,一家老小团团圆。”这句童谣描绘了冬至时节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画面。饺子作为冬至的必备美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2.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童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童谣告诫人们在冬至这天要吃饺子,以防冻伤耳朵。在我国北方,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饺子是冬至的标志性食品。
3. 冬至日,要吃鸡

童谣:“冬至日,要吃鸡,暖身驱寒又补身。”这句童谣表达了人们对冬至饮食的讲究,认为在冬至这天吃鸡可以暖身、驱寒、补身。
儿歌篇
1. 冬至到,喜洋洋
儿歌:“冬至到,喜洋洋,太阳落山早又长。家家户户忙团圆,欢声笑语暖洋洋。”这首儿歌以欢快的旋律,表达了冬至时节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热闹场景。
2. 冬至饺子,香喷喷
儿歌:“冬至饺子,香喷喷,一家老小围在一起。热气腾腾的饺子,吃得心里美滋滋。”这首儿歌生动地描绘了冬至这天家人共享美食的温馨场景。
谚语篇
1. 冬至不过冬,冷到年三十
谚语:“冬至不过冬,冷到年三十。”这句谚语说明了冬至时节的寒冷,预示着未来天气会更加寒冷。
2. 冬至晴,年三十雪
谚语:“冬至晴,年三十雪。”这句谚语表达了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期待,希望冬至晴朗的天气能带来好运气。
3. 冬至不吃饺,冻掉耳朵没人管
谚语:“冬至不吃饺,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谚语与童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意义相同,都是告诫人们在冬至这天要吃饺子,以防冻伤耳朵。
诗词篇
1. 《冬至》
唐代诗人杜甫的《冬至》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2. 《冬至夜思家》
宋代诗人陆游的《冬至夜思家》表达了冬至时节对家的思念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些童谣、儿歌、谚语和诗词,既反映了我国民间对冬至的重视,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感受冬至的温暖,传承这些美好的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