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这个在古代被称作“黄昏”的时刻,承载着一天中独特的韵味。它既是日暮时分,也是人们劳作结束,开始休息的时刻。申时究竟是从几点到几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申时,探寻这个时间段的奥秘。
申时概述
申时,古时又称“黄昏”,是十二时辰之一。它位于一天中的第四个时辰,即下午3点到5点。这一时段,太阳已经西斜,天空呈现出一片金黄。人们开始放下手中的工作,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
申时的由来
申时得名于地支中的“申”,古代人们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申时位于地支的第七位,因此得名。在古代,人们认为申时是阴阳交替的时刻,是天地万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申时的特点

1. 天气变化
申时,太阳逐渐西斜,天空中的云彩开始增多。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会感到一丝凉意。申时还容易出现雷阵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
2. 劳作结束
申时是人们劳作结束的时刻。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人们开始休息,享受这宁静的时光。田野里的农民会回家做饭,城市里的工人也会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
3. 生活节奏
申时,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放缓。市场上的人流量逐渐减少,店铺也开始准备打烊。人们在家中享受着晚餐,与家人团聚,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申时的习俗
1. 饮食习俗
申时,人们会准备晚餐。在古代,晚餐被称为“宵夜”,寓意着一天即将结束,为新的一天储备能量。晚餐的菜肴丰富多样,既有主食,也有副食,让人食欲大开。
2. 休闲娱乐
申时,人们会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赏月、听曲、品茗等。亲朋好友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3. 祭祀活动
在古代,申时还是一些祭祀活动的举行时间。如祭祖、祭神等。人们通过祭祀,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祈求平安幸福。
申时的诗词
申时,这个充满诗意的时刻,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以下是一些描写申时的诗词: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申时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申时已经不再是古代那样重要的时间节点。它依然承载着一些美好的寓意。比如,人们会利用申时这个时间段进行休息、娱乐,以缓解一天的压力。申时还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即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申时,这个充满诗意的时刻,承载着古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习俗。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申时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申时,感受这个时间段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