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财无库存不住”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古人的理财哲学也确实提供了许多守财有方的智慧。
一、古人理财哲学中的守财理念
1. 量入为出
这是古人非常重视的理财原则。例如,在《礼记·王制》中就有相关论述。家庭或个人要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只有收入大于支出并且有稳定的盈余,财富才能够积累起来。如果一味地追求奢华的生活,超出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即使有再多的钱财也会很快耗尽。
2. 分散风险
古人深知“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投资方面,他们不会将所有的财富集中于一处。比如,有的家族会将一部分土地用于耕种获取稳定的粮食产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商业投资,还有一部分会以金银财宝的形式储存起来。在商业投资中,也不会只涉足一种行业,而是涉足多个不同行业,像有的商人既做丝绸生意,又做茶叶买卖等。
3. 储蓄与节俭
节俭是古人守财的重要手段。像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就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节省下来的钱储蓄起来。而且古人储蓄的方式多样,除了在家中设置钱柜储存现金外,还会将一部分财富换成金银等保值性强的物品深埋地下或者存放在家族的祠堂等安全的地方。
4. 资产配置与保值
古人重视土地等重要资产的配置。土地在古代社会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资产,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富裕的家庭往往会购置大量土地,既能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一些文人雅士还会收藏字画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增值。
二、现代应用古人理财哲学守财的方法
1. 预算规划
现代人可以借鉴古人的量入为出理念,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列出每月的收入和各项支出,明确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以削减的非必要支出。例如,减少外出就餐次数、控制购物欲等。
2. 多元化投资
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多元化投资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外,可以进行股票、基金、债券等多种投资。并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确定不同投资产品的比例。
3. 应急储蓄
类似古人的储蓄习惯,现代人也应该建立应急储蓄金。一般建议储备3 - 6个月的生活费用,以应对突发情况,如失业、疾病等。
4. 长期资产规划
可以考虑投资房产等长期资产,就像古人购置土地一样。不过要注意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和政策变化,同时也要关注其他长期的金融产品,如养老保险等,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古人的理财哲学虽然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但其中很多守财的理念和方法对现代人的财富管理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