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对照表,十二个时辰分别是什么

小编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我们常常听到“子时”、“午时”这样的词语,却未必清楚它们所指的具体时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中国传统的十二时辰,它们分别是:

子时(23:00-01:00)

子时,又称夜半、子夜,是一天中时间最早的一个时辰。夜色最为深沉,万籁俱寂。古人认为,子时是阴阳交替的时刻,也是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旺之时。人们在这个时辰应该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活动,以利于身体恢复。

丑时(01:00-03:00)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是夜色渐退、黎明将至的时刻。天色尚暗,但鸡鸣声声,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古人认为,丑时是阴气逐渐消退、阳气开始上升的时刻,人们应该保持清醒,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寅时(03:00-05:00)

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是日出的时刻。天色渐亮,阳气逐渐旺盛。古人认为,寅时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有利于养生和修炼。人们在这个时辰可以选择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晨练、读书等。

卯时(05:00-07:00)

卯时,又称日出、日始,是太阳升起、万物复苏的时刻。大地逐渐苏醒,生机勃勃。古人认为,卯时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有利于养生和修炼。人们在这个时辰可以选择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晨练、读书等。

辰时(07:00-09:00)

辰时,又称食时、早食,是人们开始进食的时刻。太阳已经升起,大地充满生机。古人认为,辰时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有利于消化吸收。人们在这个时辰应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

巳时(09:00-11:00)

巳时,又称隅中、日禺,是上午的中间时刻。太阳已经升高,气温逐渐升高。古人认为,巳时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有利于养生和修炼。人们在这个时辰可以选择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晨练、读书等。

午时(11:00-13:00)

午时,又称日中、日正,是正午的时刻。太阳高悬,阳气最盛。古人认为,午时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有利于养生和修炼。人们在这个时辰应该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损阳气。

未时(13:00-15:00)

未时,又称日昳、日跌,是下午的中间时刻。太阳逐渐西斜,气温开始下降。古人认为,未时是人体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开始上升的时刻,人们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申时(15:00-17:00)

申时,又称哺时、日夕,是下午晚些时候。太阳已经西斜,气温继续下降。古人认为,申时是人体阴气逐渐旺盛、阳气逐渐减弱的时刻,人们应该注意调整作息,保持身体健康。

酉时(17:00-19:00)

酉时,又称日入、日落,是太阳落山的时刻。天色渐暗,万物开始进入休息状态。古人认为,酉时是人体阴气最旺之时,有利于养生和修炼。人们在这个时辰可以选择做一些有助于放松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泡脚等。

十戌时(19:00-21:00)

十二时辰对照表,十二个时辰分别是什么

戌时,又称黄昏、日夕,是夜晚的开始。天色已暗,人们开始准备晚餐。古人认为,戌时是人体阴气逐渐旺盛、阳气逐渐减弱的时刻,人们应该注意调整作息,保持身体健康。

十亥时(21:00-23:00)

亥时,又称人定、夜半,是一天中最晚的一个时辰。夜色最为深沉,人们开始进入梦乡。古人认为,亥时是阴阳交替的时刻,也是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旺之时。人们在这个时辰应该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活动,以利于身体恢复。

十二时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时间划分方式,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蕴含了养生保健的智慧。了解十二时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使身心得到更好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