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风水宝地 你不得不看的绝佳宝地

小编

泉州市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被誉为风水宝地。以下是一些在泉州不得不看的绝佳风水宝地。

清源山

清源山是泉州的祖山,主峰海拔498米,因泉眼众多而名“泉山”。山型环拱,主峰突出,后背大而肥,稳固,符合风水学中“背山面水、金带环抱”的基本原则。清源山的山水格局不仅美观,还符合风水学的基本理论,被认为是泉州的风水宝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游客和信徒的聚集地。

紫帽山

紫帽山海拔517.8米,是晋江境内最高的山峰。山巅的凌霄塔建于明嘉靖初年,被视为泉州的文峰塔,象征智慧和文化繁荣。紫帽山的风水格局中,凌霄塔起到了“文峰”的作用,保佑地方文风兴盛。其地理位置和建筑布局都体现了风水学的精髓,是泉州风水宝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元寺

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大殿内供奉五方佛像,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寺内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开元寺不仅是宗教场所,其建筑布局和地理位置也符合风水学原则,被认为是泉州的风水宝地之一。寺庙的香火鼎盛,反映了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吸引了多种宗教文化,包括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寺作为这些宗教活动的场所,也体现了泉州的多元文化。寺的存在不仅展示了泉州的多元文化,其建筑布局和地理位置也符合风水学原则,是泉州风水宝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尚书祖陵

黄尚书祖陵位于泉州府西北四十里的福泉山金墩寿山,龙脉自南安葵山董埔金墩溪发脉,经过多次跌断过峡,顿起冲天火星,形成吉地。黄尚书祖陵的风水格局极佳,被认为是泉州的风水宝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安葬地。

承天寺

承天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始建于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寺内有“一尘不染”和“梅石生香”等奇景。承天寺的风水格局也符合风水学原则,被认为是泉州的风水宝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游客和信徒的聚集地。

泉州市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被誉为风水宝地。清源山、紫帽山、开元寺、寺、黄尚书祖陵和承天寺等地都是泉州风水宝地的代表。这些地方的山水格局、建筑布局和文化内涵都符合风水学原则,被认为是泉州的风水宝地。

泉州市有许多著名的寺庙,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寺庙:

1. 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朝,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塔等建筑。

2. 晋江安海龙山寺:位于晋江市安海镇,是泉州著名的千年古刹,始建于隋朝,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

3. 泉州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始建于北宋初年,建筑结构精致。

4. 泉州承天寺:位于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始建于五代,环境清幽,拥有偃松清风、方池梅影等景点。

5. 泉州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又称南少林寺,是中国南方武术的发源地,始建于唐朝。

6. 安溪清水岩寺:位于安溪县蓬莱镇,依山而建,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以清水祖师文化为特色。

7. 泉州清净寺: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教寺,始建于北宋。

8. 泉州宿燕寺: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地形似“燕子归巢”,是泉州郊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9. 泉州青莲寺:位于丰泽区安吉路中段,依山临海,始建于宋朝,周边有11棵参天古榕。

泉州市风水宝地 你不得不看的绝佳宝地

10. 泉州海印寺:位于东海法石村宝觉山上,始建于宋代,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的地方。

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以下是关于泉州开元寺的历史和建筑特色的详细信息:

历史沿革

始建: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

更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

重建与修缮:历史上开元寺曾四度遭火灾,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机轰炸,原有建筑物被焚殆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僧惠远重建,永乐六年(1408年)扩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崇祯十年(1637年)总兵郑芝龙等重建大雄宝殿。

现代保护:1960年重修拜亭和大雄宝殿。1973年拨款重建东、西廊。1989年后接受海外侨胞捐资,先后重修大雄宝殿、山门和准提禅院。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布局:开元寺布局严谨,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间各有补间铺作两朵,尽间仅一朵。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

东西塔:位于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开元寺的镇寺之宝,也是古城泉州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东塔名镇国塔,高48米;西塔叫仁寿塔,高45米。两塔各建五层,每层有飞檐,有楼阁;塔身八角形,四面开圆拱门,设佛龛,每层的拱门和龛互相调换。

甘露戒坛:甘露戒坛是古代佛教四众弟子受戒场所,是全国佛教寺庙中仅存的3处古戒坛之一。戒坛始建于宋天禧三年(1019),清代重新修建,殿内保存有清康熙五年(1666)的重建纪事碑记。

泉州市的风水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环水抱的地理格局:泉州背靠清源山,南临晋江,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地理特征,符合风水学中“藏风聚气”的理念,为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气场。

2. 城市布局与风水:泉州的城市布局深受风水影响,古城的设计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体现了风水学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3. 建筑与家居风水:泉州的传统建筑在选址和布局上注重风水,如民居的“坐北朝南”方位、门户的朝向、庭院的设置等,旨在迎接阳光和气流,提升居住者的运势。

4. 水脉与经济繁荣:晋江作为泉州的重要水脉,象征着财富与繁荣。风水学认为,水的流动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晋江的地理优势为泉州的商贸繁荣提供了基础。

5. 历史与文化融合:泉州的风水文化与历史、民俗紧密结合,许多古建筑和村落的设计都蕴含着风水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