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这一天,大地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唤醒,万物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民间有“秋分三候”的说法,分别是: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秋分三候的美丽景象。
雷始收声
雷始收声,意味着秋天到了,雷声渐渐消失。古人认为,雷声是阳气上升的表现,而秋天则是阳气逐渐收敛的季节。在秋分这一天,雷声逐渐减弱,预示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
1. 雷声渐消,天气转凉
在夏末秋初,雷声仍然不断。随着秋分的到来,雷声开始逐渐减弱。这是因为,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天空中的阳气逐渐收敛,雷声也跟着减弱。人们感受到的,是凉爽的秋风和逐渐降温的天气。
2. 雷声收声,农作物丰收
雷声收声,意味着秋收季节的到来。在这个时节,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开始忙碌地收割。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饱满的玉米、硕果累累的果实,一片丰收的景象。雷声的消失,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蛰虫培户
蛰虫培户,是指秋分时节,蛰居的虫子开始在家中筑巢。这是大自然的一种神奇现象,也是自然界生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表现。
1. 蛰虫搬家,寻找温暖
在秋分这一天,蛰居的虫子开始搬家。它们纷纷寻找温暖的地方,为自己度过寒冷的冬季做准备。这些虫子大多会选择在家中筑巢,因为家中的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提供一定的温暖。
2. 蛰虫培户,繁衍生息
蛰虫培户,也是为了繁衍生息。在温暖的家中,虫子们可以安心地度过冬季,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到春暖花开,它们再重新出外寻找食物,繁衍后代。
水始涸
水始涸,是指秋分时节,水源开始减少。这是因为,夏季的雨水逐渐减少,水源开始枯竭。
1. 水源减少,湿地干涸
随着秋分的到来,水源开始减少。湿地、湖泊、河流等水源地逐渐干涸,水面上漂浮的荷叶、荷花开始凋零。这个现象提醒人们,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 水源涸竭,生物生存受影响
水源涸竭,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一些生活在水源附近的生物,如鱼、虾、青蛙等,因为水源减少而无法生存。这个现象也提醒人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秋分三候,是自然界中一种神奇的现象。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这三个现象分别代表着秋天的到来、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里,让我们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关爱生态环境,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