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又称什么节,中秋节是哪个朝代定下来的?

小编

中秋,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我国一个古老而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团圆、和谐、美满的象征。中秋节的由来是怎样的呢?它又是哪个朝代定下来的呢?

中秋又称什么节,中秋节是哪个朝代定下来的?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个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照耀大地,使万物生长。十个太阳同时升起,导致大地干旱,民不聊生。为了拯救苍生,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保住仙丹,独自吞下,飞升到月宫。从此,人们便在中秋之夜,仰望皎洁的月亮,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有“月亮生日”的说法。古人认为,中秋节是月亮的生日,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月亮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猜灯谜、放天灯等。

1.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人们在中秋之夜,举家团圆,一起观赏皎洁的月亮。古人认为,月亮是团圆的象征,赏月寓意着家人和睦、幸福美满。

2.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莲蓉、五仁、冰皮等口味。人们在中秋之夜,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3. 赏花灯、猜灯谜

赏花灯、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人们在中秋之夜,点亮各式各样的花灯,猜灯谜,增添节日乐趣。

4. 放天灯

放天灯是中秋节的一项特殊习俗。人们将写有祝福语的天灯放飞到空中,寓意着把美好的愿望传递给远方亲人。

中秋节的起源朝代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朝代,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根据史料记载,中秋节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庆祝活动。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中秋节的庆祝氛围。

到了宋代,中秋节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宋代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的热爱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中秋节是一个古老而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秋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嫦娥奔月”的传说最为广为流传。中秋节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已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如今,中秋节已成为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圆、和谐、美满,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美好的情感。